地处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榆林市吴堡县,曾因产业基础薄弱、资金渠道狭窄,致使当地特色养殖企业步履维艰。三年前,吴堡县树利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还面临一系列发展困境:简陋养殖棚温湿度失控导致蝎群存活率不足40%,急需的恒温设备改造因缺乏抵押物被银行拒贷,中药材市场波动又让80万元干蝎积压成山。
这家试图以“土特产”撬动乡村经济的小微企业开始积极“自救”。凭借着过往的诚信纳税记录,企业通过当地税务部门联合农商银行为其开辟的贷款绿色通道,在48小时内及时获得100万元信用贷款,既解了设备升级的燃眉之急,更让企业迈出标准化生产的关键一步。如今的树利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当地税务部门“申报预警、政策预警、融资预警”三项机制的护航下,已建成恒温蝎业基地,年处理蝎子能力同比上涨70%,开发出蝎毒粉剂、养生蝎酒等多元产品,更将标准化技术复制到12家农户,实现户均年增收1.8万元。
这场“突围”的核心,在于“纳税信用”打破了传统融资的“抵押物依赖”。对小微企业而言,无需厚重资产背书,仅凭诚信纳税的记录就能获得金融支持,这正是市场公平竞争的生动体现——在陕北的乡村经济版图中,每个坚守诚信的市场主体,都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而税务与金融的协同,正为这份公平注入了可持续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