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
策部署,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根
据宪法,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
定:
一、同步启动延迟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用十五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六十周岁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分别延迟至五十五周岁、五十八周岁。
二、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
三、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鼓励和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协调推进养老托育等相关工作。
四、批准《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落实本办法进行补充和细化。
五、本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中有关退休年龄的规定不再施行。
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健康水平、人口结构、国民受教育程度、劳动力供给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从2025年1月1日起,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五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四个月延迟一个月,分别逐步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和五十八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二个月延迟一个月,逐步延迟至五十五周岁。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条 从2030年1月1日起,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十五年逐步提高至二十年,每年提高六个月。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不满最低缴费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通过延长缴费或者一次性缴费的办法达到最低缴费年限,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第三条 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及男职工六十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实施中不得违背职工意愿,违法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职工选择退休年龄。
第四条 国家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鼓励职工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晚退多得。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与个人累计缴费年限挂钩,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与个人实际缴费挂钩,个人账户养老金根据个人退休年龄、个人账户储存额等因素确定。
第五条 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支持青年人就业创业,强化大龄劳动者就业岗位开发,完善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对就业年龄歧视的防范和治理,激励用人单位吸纳更多大龄劳动者就业。
第六条 用人单位招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应当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工伤保障等基本权益。国家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国家完善带薪年休假制度。
第七条 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一年的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年限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在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期间,由失业保险基金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
第八条 国家规范完善特殊工种等提前退休政策。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等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以及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职工,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第九条 国家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问答
1.为什么要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40岁左右提高到78.6岁,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改革开放初期的8年增加到14年。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适应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普遍增加的情况,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2023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1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5.4%。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起开始下降。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适应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增加全社会劳动力有效供给,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此外,可以适应劳动者多样化需求。在法定条件下,职工可以选择提前退休,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继续工作的低龄老人,可以选择继续就业,实现自身价值。
2.此次法定退休年龄调整有什么原则?
小步调整,简单来说就是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
弹性实施,就是不强制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给个人一定的选择空间。
分类推进,就是根据不同群体的原法定退休年龄,分类采取不同的改革节奏。
统筹兼顾,是指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会有一系列的配套和保障政策措施协调推进。
3.原法定退休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国务院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78)104号)规定,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为六十周岁,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周岁和五十五周岁。
4.此次法定退休年龄调整是如何规定的?
从2025年1月1日起,原法定退休年龄为六十周岁的男性按照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六十三周岁。
举例说明,2025年按原法定退休年龄在1-4月退休的,将分别在2-5月退休,每人延迟了1个月退休;应在5-8月退休的,将分别在7-10月退休,每人延迟了2个月退休;以此类推。
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周岁的女性每2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五十五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五周岁的女性按照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五十八周岁。
举例说明,2025年按原法定退休年龄五十周岁应在1月、2月退休的,将分别在2月、3月退休,每人延迟了1个月退休;应在3月、4月退休的,将分别在5月、6月退休,每人延迟了2个月退休;以此类推。
5.我可以从哪些渠道查询自己的法定退休年龄?
一是通过查询国家发布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
二是通过中国政府网、人社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访问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小程序,输入本人的出生日期、性别等信息,即可查询对应的法定退休年龄和对应的退休年月。
三是前往经办服务窗口、或拨打12333(12345)咨询服务热线,查询本人法定退休年龄。
6.我可以选择提前退休吗?
此次法定退休年龄调整,遵循自愿弹性的原则,如果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但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及男职工六十周岁。
7.我想弹性延迟退休,单位不同意,可以办理吗?
改革后,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本人想弹性延迟退休的,需要与所在单位协商一致。
8.选择弹性提前退休后,能否同时提前领取基本养老金?
达到最低缴费年限,选择弹性提前退休的,可以按规定申请领取基本养老金。
9.如果我选择弹性提前退休,会影响到我的养老金吗?
对选择弹性提前退休,不额外扣减养老金。
按照现行制度,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与其缴费年限、缴费工资、退休年龄等挂钩,缴费多、退休晚,就能多领取养老金,缴费少、退休早,就会少领取养老金,能够体现激励约束机制
10.我想弹性提前退休,单位不同意,可以办理吗?
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单位应当尊重职工弹性提前退休意愿。
1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如果还想继续工作,怎么办?
如果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但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举例说明,您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零9个月,那您可以最多弹性延迟到63岁零9个月退休。
12.这次政策对最低缴费年限是否有调整?
目前,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是十五年,从2030年1月1日起,每年提高六个月,将最低缴费年限由十五年逐步提高至二十年。
13.改革后临近退休的职工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和注意哪些事情?
一是通过查询权威发布的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或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小程序,确认自己的法定退休年龄。
二是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信息查询功能,查询参保缴费地及参保缴费信息,计算缴费年限是否达到最低缴费年限。
三是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及男职工六十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也可以与单位协商,达成一致后,弹性延迟退休不超过三年。
四是请职工及所在单位关注后续政策出台情况,及时到人社部门为您办理养老保险待遇申领等手续。
14.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对促进青年就业有什么支持政策?
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支持青年人就业创业。
15.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对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大龄劳动者
就业有什么支持政策?
强化大龄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开发,完善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对就业年龄歧视的防范和治理,激励用人单位吸纳更大龄劳动者就业。
16.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对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权益保
障有什么支持政策?
从法律层面对保障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基本权益提出要求。用人单位招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应当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工伤保障等基本权益。
17.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保障有什么支持政策?
国家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持续推动维护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有关政策举措的落实,积极推行相关指引和指南,加强用工指导,畅通维权服务。
18.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对大龄失业人员有什么支持政策?
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年限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在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期间,由失业保险基金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